多家民营眼科提交IPO申请:何氏眼科身陷医疗纠纷泥潭 普瑞眼科存超4800余万商誉减值 短期内仍无法盈利
近期,多家民营眼科企业已提交IPO申请或准备申请IPO。今天,我们挑选何氏眼科、普瑞眼科两家企业来看看民营眼科企业成色如何。
截至当前,何氏眼科已经历创业板第一轮问询,就何氏眼科回复的问询函来看,问询的20几个问题中多涉及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业务经营是否规范、合理等。而普瑞眼科仍处于创业板首次提交申请阶段。
单就业绩经营数据来看,普瑞眼科在2017年亏损1340.82万元,2018年净利润转正录得3132.53万元;而何氏眼科整个业绩增长相对缓慢。
何氏眼科23家子公司亏损 3年超50起医疗纠纷、多起白内障手术纠纷尚无结果
与普瑞眼科经营模式不同,何氏眼科为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的经营模式。
截至报告期末,何氏眼科拥有3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构,31家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57家初级眼保健服务机构。
报告期内,手术治疗服务、视光服务作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超80%营收来自上述两项业务;其中,又以白内障诊疗、屈光不正手术矫正的手术类服务和视光服务为主,上述三项服务毛利额合计占主营业务毛利额的比分别为77.86%、76.75%、78.65%、81.27%。
然而,近年来公司手术治疗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逐渐下滑,从2017的58.74%下滑至2019年的53.96%,其中白内障诊疗服务占比逐年下滑,从2017年的25.88%下滑至2019年的20.39%,2020年上半年白内障诊疗收入占比16.79%。
截至2019年末,公司旗下拥有34家控股子公司,其中23家子公司在2019年度存在亏损。亏损子公司中,除雄安管理公司、深圳管理公司外,其他均为直接提供眼科专科诊疗服务和视光服务的子公司。
问询函问及子公司亏损原因,何氏眼科回复称医疗服务行业需要一定期间市场培育才能盈利,亏损符合行业特点。根据发行人多年医院运营管理经验以及沈阳何氏、大连何氏、葫芦岛何氏等盈利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发行人所属的医疗机构普遍要经历4-6年的培育期才能实现盈利。而对子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未予以披露说明。
此外,在首次申报时发行人亦未披露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具体情况,以及对白内障诊疗服务等业务的成本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三年发生50多起医疗纠纷,其中多起白内障手术纠纷尚无结果。而公司在首次申报时亦未披露具体纠纷或事故信息,在被监管问询之后,何氏眼科才披露相关信息。
据了解,报告期各期,何氏眼科已完结且涉及的医疗纠纷经济赔偿/补偿的医疗纠纷分别为8起、23起、20起、4起,涉及患者数量55人,产生的经济赔偿/补偿对应的营业外支出分别为23.43万元、64.42万元、105.11万元、9.29万元;其中,经济赔偿/补偿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共5起。涉及纠纷的机构分别是沈阳何氏(2起)、大连何氏(2起)、葫芦岛何氏(1起)。
截至本回复出具之日,发行人尚未完结的医疗纠纷情况,
上述纠纷因患者因对术后效果不满与何氏眼科发生争议。
如果说仅一两起术后不满纠纷或存在患者追求不当利益,但从何氏眼科从事主业以来,近三个自然年度就发生了超50起医疗纠纷且多起纠纷与白内障手术有关,很难不对何氏眼科的技术水平有所质疑,其提供的服务确实是存在严重瑕疵的。2017-2020年1-6月,何氏眼科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0.48%、0.35%、0.22%、0.12%。
截至问询函回复出具之日,公司多起医疗纠纷调解尚无进展。且公司曾因未经许可开展医疗美容科诊疗活动及不合理诊疗被警告罚款。
此外发行人报告期还存在个人卡账户代收款,实控人垫付费用、资金拆借情形。据了解,报告期各期,公司涉及使用的个人银行账户数量分别为41 户、6户、8 户、1户。
对此,何氏眼科表示,公司使用个人银行账户收款,系受门店运营结束时间较晚以及开户银行离公司较远、节假日对公不营业等因素影响无法及时将款项存入对公账户,为保证资金安全,少数分支机构将收到的现金先存入店长和收银员个人银行账户后转存至公司。
据悉,何氏眼科本次拟募资约4.94亿元,将分别投资于沈阳何氏医院扩建项目、北京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重庆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何氏眼科新设视光中心项目、何氏眼科信息化建设项目。
普瑞眼科负债累计4000余万 商誉减值较大业绩承压明显
相比于何氏眼科,普瑞眼科规模相对较小,业绩增长逊色了一些。近三个自然年,普瑞眼科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20%、8.49%、8.08%,低于何氏眼科的10.11%。
不过,报告期内公司屈光项目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从2017年的33.02%增长到2019年的45.54%,远超同期何氏眼科的20.84%。
另外,公司存在历史亏损,2017年亏损1340.82万元,虽然2018年公司扭亏为盈,但整体业绩增长疲乏。截至2019年末,合并资产负债累计未分配利润为-4474.52万元;以及存在4,872.66万元的商誉减值,系公司收购北京华德、山东亮康及天津普瑞形成。
当前国内眼科龙头企业爱尔眼科(300015,股吧)通过收购成熟的地方眼科医院以快速扩大其连锁规模,占据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伴随着的巨额商誉则是不能回避的风险。自2009年上市后爱尔眼科已经完成40余次收购,截至2019年9月30日,其形成商誉初始金额260,283.70万元(不包含上市前已经形成的商誉);2020年收购天津中视信、万州爱瑞、奥理德视光等5家标的公司,形成商誉金额为152,840.51万元,商誉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上市公司商誉暴雷事件时有发生,爱尔眼科巨额商誉也一直为市场所诟病,投资者的担忧情绪也随之抬升。
普瑞眼科在公司规模上虽不及爱尔眼科,但不管公司规模大小,高额商誉始终是公司存续期间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深远影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若未来公司收购的下属公司经营未达到预期,且公司经营管理不理想,普瑞眼科亏损面或将进一步扩大。普瑞眼科在申报稿中承认公司存在未来盈利的压力。
据了解,普瑞眼科本次募集资金2.86亿元,1.02亿元将用于公司信息化管理建设,补充流动资金8000万元。
上一篇:LOF基金频现溢价风险提示_0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