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频道

滴滴“迟来”的IPO,依旧是“带病闯关”?

IT资讯来源:网络整理日期:2021-10-06 09:38:57责编:互联网
把握股市机会?下午大盘走势分析>>>

 

滴滴,一家国内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中“独树一帜”的独角兽企业,从2012年成立至今,可谓是身经百战。

网约车主业对垒过快的、优步中国,外卖开战过美团,入局货运与货拉拉、满帮“厮杀”,社区团购当下依旧与拼多多、美团、阿里打的火热。最近又推出“今日爆款”对标拼多多与美团的团好货,小桔加油改名滴滴加油与团油等在能源市场开战,另一边又加持新能源汽车的新战略。

近期这些频繁的举动,或许是为滴滴今年赴美冲击IPO的千亿估值加码。但是随着国家监管部门对于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的监管加严,滴滴等企业因“平台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等问题”一而再的陷入舆论漩涡。

而且,当年滴滴通过与快的合并、收购优步中国,进一步吞噬了市场份额。在当下反垄断的风口上,无疑在头顶自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不知何时落下。

那么,现如今滴滴能否拿得下千亿美元估值与未来能否担得起千亿美元市值,不禁然间在人们心中打了一个问号。

没有“护城河”的网约车市场,难以增值“迟来”的IPO?

2012年成立的滴滴,在近年中一次又一次的“上市传闻”后,IPO终于迎来了“落地”的曙光。作为国内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企业,滴滴IPO似乎比同期的“老友们”来的迟了些。

2011年成立的快手年初拿下了国内短视频第一股,一度市值超过万亿港元;与快手同年成立的美团早在2018年上市,最高市值近2.8万亿港元。在2018年这个“神奇的年份”,上市的除了美团还有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现用户规模已经超过淘宝,稳坐国内电商第一平台。

与此同时,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中,嘀嗒出行、哈啰出行都欲“争先”上市,“货运版滴滴”的满帮集团也传出即将赴美IPO的传闻。

而融资历程22轮、融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的滴滴,能在今年欲上市的众多企业中更能“引人眼球”的大概就是千亿估值——这将是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以来,中国公司在美规模最大的一次IPO。

然而,当下网约车市场能撑得起滴滴千亿IPO估值吗?或许未必。

1.网约车市场没有“护城河”。

第一,网约车平台门槛过低、容易同质化。其核心功能需求只有一辆车与一个司机,并且一个超级入口加上支付工具支持就能形成一个新的网约车交互平台,也就是说在当前市场的网约车模式中,各大网约车平台很难形成属于自身的技术壁垒,随时有被“取缔”的可能性。

所以说,在滴滴与快的合并、并且收购优步中国占据了近90%的市场后,依旧有T3出行、首约汽车、曹操出行等众多网约车平台进入市场、打入用户生活。并且,高德、美团等利用自身流量入口属性打造聚合平台,也为网约车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滴滴带来了更多潜在的“敌人”。

第二,网约车其工具属性较为突出。作为“日常工具”,更多的用户关心的是“好用与否”,用户很难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之中,单独对于某一家产生很强的粘性。

在同类型工具的选择上,当质量(与安全性)一致,价格就成了用户选择平台的重大因素。因此,任何一家新的网约车平台通过“低价促销”等模式,若资金不设上限,都能从“0%”到“1%”再到“50%”以上。

就正如滴滴的子品牌花小猪,以“实惠出行”为特色,从2020年上线到现在,通过持续地大量“补贴”已经成为仅次于滴滴的第二大网约车品牌。

第三,网约车与外卖、社区团购、超市一样,走的都是“逐个击破”、“以量为质”的分散性市场。对于任意一个新城市(300778,股吧)来说,哪怕对于滴滴这样的独角兽,对于其市场份额的开发与占据依旧要从零开始。但是反观之,任何一个新平台都可以通过“资金+战略”从某一个城市异军突起,画地为城。

正如当初T3出行“突袭”广州,通过“注册享新人福利、广州当地首单立减20元”等优惠,加上正值元旦利用各大商圈促销与跨年活动的人流量打入市场;还有多年深耕在自己大本营的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无论当下社区团购多少大公司入局进攻湖南,它都能“因地制宜”,保持自身运营的平稳。

2.“带病闯关”:风险与不确定性?

网约车市场的发展中,平台前期过渡的“烧钱”抢占市场使得其“盈利”的难度加大。就像是滴滴,在成立至今的9年中,“烧掉”了几百亿进行补贴、营销、抢占市场,但是从去年开始由其总裁柳青透露,其核心业务才“微薄盈利”。

哪怕仅“微薄盈利”,平台、司机与用户三方的关系却愈加“僵持”。

1.对于平台来说,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无法收回,并且不能保证持续性盈利,令其很难为资本方往下讲述自身的故事。

2.对于司机来说,平台减少补贴、过高的抽成比例、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还有随意调整计价规则都使得其成本加剧,赚钱变得越来越难。

而且当下滴滴平台,由于对网约车的价位等有了自身的限制,很多司机通过滴滴平台“以租代购”的渠道进入网约车行业。每个月要还的“贷款”使得部分司机们哪怕对于平台高抽成不满,也敢怒无渠道言,“不得不跑”,赚钱还贷,造就司机心理压力变大,容易造就极端事件。

3.对于乘客来说,平台的补贴力度减少使得出行成本变高,并且很多时候已经与本地出租车打表计价相差不多,但是所享受服务质量并没有变高。

这些无疑使得网约车乘客、司机与平台本应该“和睦”的媒介关系产生“隔阂”,三方关系愈发僵持,“败坏”行业口碑。

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管变严,开始整治“乱象”。

5月14日,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等8家部门因“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以及互联网货运平台垄断货运信息、恶意压低运价等问题”约谈了滴滴、嘀嗒、T3出行、满帮、货拉拉等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

对于滴滴等平台来说,可以看到当下被资本所“挟持”,靠“压榨”司机来获得利润的道路已经走到末路。

正如同样为“分散性市场”代表的美团与饿了么,近期也因“佣金”问题陷入了舆论漩涡。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与引导下,两家针对于商户费率进行了透明化改革,使得原来向商家收取的固定佣金拆分为较低的技术服务费与履约服务费两项。

由此可见,对于网约车平台“高抽成”、“机制不公开透明”等问题的整治也会如美团、饿了么佣金改革的走向。那么接下来,当一切变得“透明”、“成本结构清晰”、“规则可见”,在如此同质化且暂无“技术壁垒”的行业中,滴滴是否还能保持“微薄盈利”还是个问题。

其次,国家“反垄断”的刀犹如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一直悬在滴滴的头上。随着阿里被罚182亿、美元因垄断被调查、腾讯音娱集团被调查,滴滴当下完全主导性的市场份额、加上之前与快的合并、收购优步中国等行为所埋下的风险性,未来随时有可能暴雷。

所以对于滴滴来说,在IPO前应当解决自身在国家监管方面的担忧。尤其是身为网约车市场中“巨量型”玩家,怎么样与政府保持一致,构建出一套对于监管者、平台方、劳动者与用户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构架。

不然对于滴滴来说IPO无疑是“带病闯关”,哪怕上市也是“抱雷裸奔”。面对着诸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加上缺少“护城河”的行业特性,滴滴怕是难以增值这场“迟来”的IPO。

“纵家”向“横”,加剧“内损式臃肿”?

滴滴自身团队也或许知道当下主营网约车业务无法撑起所想冲击的千亿估值,所以近年来一向以“纵向”发展的滴滴,突然间也“横”了起来。

去年,滴滴壮言“不设上限”的入局社区团购,成立“橙心优选”,与拼多多、美团、阿里、京东等陷入了“最后一公里”的厮杀。

随后,滴滴又“杀进”同城货运,以“互联网补贴”的“烧钱模式”对阵满帮集团、货拉拉等。

今年,滴滴一边加入“造车新势力”,对标百度、小米与苹果;一边上线“今日爆款”与拼多多、美团的团好货对垒。同时,小桔加油改名滴滴加油,继续加码能源市场。

不过就像程维曾经所说的:“纵向搞不定只能搞横向,这是中国特色。”对于滴滴“迫在眉睫”的IPO闯关之路,横向的确能为滴滴带来更丰富的故事,但是每一个“新枝”都难免使得这棵“桔子树”的“内损式臃肿”加剧,看似版图的壮大,却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增长。

就正如滴滴投入“不设上限”的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双十一期间,橙心优选全国日单量突破1000万。此期间美团优选日单量突破2000万,而今年二月,多多买菜平均日单量也已突破1500万。

由此对比,可见在体量上仍处于弱势。社区团购是一项烧钱运动,仅美团今年就欲计划400亿投入其中。滴滴在出行领域靠烧钱夺得市场,但是在社区团购上滴滴靠烧钱怕是难以再造出一个“滴滴”。毕竟当年对战快的时背后有腾讯加持,现如今滴滴只有暂时“微薄盈利”的网约车项目。而对手却从快的,变成了腾讯、阿里、拼多多、京东等众多有着充裕资金保障的巨头。

除了社区团购外,同城货运与滴滴加油的“厮杀模式”,与滴滴当年开战快的如出一辙,通过大量的补贴投入,“烧钱”获取市场。

而另一边“造车”之路,纵观百度在造车上的金钱与时间投入与当下各大巨头纷纷下场,也可以得知,资金投入不会是小数目,并且还将是一场短时间内不会结束的战争。

那么,滴滴面对着这“内损式臃肿”的商业版图,想扭亏为盈,怕是要“增”与“减”衡量一番?而且,哪怕滴滴用这众多故事换来其千亿估值的目标,又该如何面对每季度财报可能面临的持续亏损呢?

当然,市场会给出滴滴自己所种的结果。

摩根频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TMTmorgan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摩根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声明:IT资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联系联系站务工作人员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