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终成现制茶饮第一股,明日起招股,最高募资58.58亿港元,汇添富、广发、南方基金等基石投资
财联社(深圳,记者 成孟琦)讯,奈雪的茶终于坐上“全球现制茶饮第一股”宝座,根据市场最新消息,公司将于6月18日公开招股,招股价为17.20元-19.80港元,发行逾2.57亿股,每手500股,入场费约9,999.76元。当中约10%为本地发售,约90%为国际配售,最高募资额为58.58亿港元,并预计于6月30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包括瑞银资产管理、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建银国际旗下的乾元复兴精选基金,以及南方基金,5基石合共认购1.55亿美元等值股份。
此前,在6月6日,奈雪的茶通过港交所聆讯,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同一条赛道上另外两家备受期待的茶饮巨头,喜茶未透露上市计划,蜜雪冰城只传A股交表但至今未见端倪。奈雪抢占了整个现制茶饮赛道的先机。
历来备受资本看好,更有明星基石加持
招股书显示,奈雪旗下主要运营有两个品牌门店,旗舰品牌奈雪的茶和子品牌台盖,营收主要来自主品牌奈雪的茶,贡献了近94%的收益。子品牌“台盖”主要专注于年轻一代的顾客,收益贡献比例仅为5%。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台盖和奈雪的茶产品均价分别为16元和27元。
据更新后资料显示,2018年-2020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10.9亿元、25.0亿元、30.6亿元,其中奈雪的茶茶饮店所产生的收益分别为9.1亿元、22.91亿元、28.7亿元。另外,相关外卖订单占比逐年增长,2020年占比已超30%。随着盈利能力的改善,奈雪的茶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由2018年的5658万元大幅减少至2019年的1174万元,进一步扭转为2020年的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1664万元。今年一季度,奈雪共录得收益人民币9. 59亿元,取得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730万元。
奈雪茶饮店数量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44间增长至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491间,并于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进一步增至562间,会员数量超3500万,线上订单收入占比近7成。
上市前,林新控股持股67.04%,由彭心和赵林夫妇持有;股权激励计划持股8.31%,持有大约1.2亿股。另外,奈雪的茶备受资本看好,经过几轮融资后,天图资本持股13.05%,深圳市国资委背景的SCGC资本持股3.32%,弘晖资本持股0.85%,PAG持股6.22%,永乐高持股0.87%。
而刚刚更新的基石团队也颇为亮眼,囊括了瑞银资产管理、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建银国际旗下的乾元复兴精选基金,以及南方基金等知名基石与基金。5基石合共认购1.55亿美元等值股份,其中瑞银环球资管投资5,000万美元,汇添富基金投资4,500万美元,广发基金投资3,000万美元,南方基金投资2,000万美元,建银国际旗下乾元复兴精选基金投资1,000万美元。
按照覆盖的城市数目计算,奈雪的茶拥有覆盖中国最广泛的高端现制茶饮店网络。与此同时,奈雪还将在2021年、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及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根据招股书,此次募集资金当中约70%将在未来三年扩张茶饮店网络及提高市场渗透率,约10%用於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约10%用於提升供应链及渠道建设能力,剩余约10%为营运资金及作一般企业用途。
扩张路上,什么成为了奈雪盈利的绊脚石?
奈雪的茶2015年11月在深圳开设了第一间茶饮店,2017年走出广东,2021年谋求上市争做现制茶饮第一股,其扩张和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
开始扩张之后,奈雪开到快500家店,一个欧包买到29块、客单价超过40人民币时,才终于在2020年第四季度实现转亏为赢,不禁让我们想要探究,是什么成为了奈雪盈利道路上的绊脚石?
根据招股书,奈雪营业成本构成排名前三分别是原材料、人力成本和使用权资产折旧,其中原材料连续三年占比最高,并非外界盛传的租金成本高。一杯奈雪的茶原材料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37.9%,人力成本占到30.1%,使用权折旧排第三位,占11.5%。反而租金水电才占5.5%,而宣传推广才占2.7%。
奈雪的原材料成本占比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依次为35.3%、36.6%、37.9%,高于行业水平且有轻微增长趋势。这源于奈雪创始人出对高品质的追求,彭心多次表示不会降低原材料投入。
以奈雪经典产品霸气芝士草莓为例,草莓作为季节性水果原本无法全年供应。据传奈雪在云南打造了专属的草莓园,既能实现全年无休的草莓供应,也能从源头把控食材品质,更能成就一年四季都不间断供应的奈雪销冠。
奈雪的茶致力于打造“茶饮界的星巴克”,走饮品+社交的路子,产品以20-35岁的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希望通过女性在社交与传播上的优势获得稳定客源。
社交空间需要精装修、大空间,再加上必须的烘焙用地和用人,奈雪的茶门店平均面积都在200平米左右,大的甚至达到400平米,单店平均员工高达18.3人,奈雪的茶标准店单店投入就达到了185万。奈雪的茶PRO面积稍小,但单店也要投入125万。反观竞争对手喜茶,门店包含80-100平米的标准店和50平米GO店两种,员工数量更少,单店投入较奈雪大为减少。
奈雪的茶走的是“一口茶+一口欧包”的道路,但其实主要收入都是靠茶饮,欧包的烘焙用地成本和用人成本居高不下,包括烘焙房必要的用地,和占店员一半的烘焙用人,但烘焙的营收却只占少数并且有下降趋势。2018-2019年,现制茶饮与烘焙产品及其他产品的营收贡献比例约为7:3,在2020年,这一比例在向8:2靠拢,奈雪的消费者更多还是冲着一杯茶而来,欧包成了拖油瓶。如果奈雪的茶此次上市成功,有必要审慎而开阔地思考一下烘焙条线的走向,是否仍然要将巨大的资源投入到产出并不明显的烘焙产品上?或者有没有可能整合资源,优化烘焙生产线?甚至站在更高一层的赛道上去思考烘焙生产线的出路?
不过,随着头部品牌效应增强,奈雪在租金方面的议价能力逐渐提升,租金成本优势凸显,成本端压力得到缓解。2018年至2020年,奈雪使用权资产折旧项与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合计占比依次为17.8%、15.6%和14.8%,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奈雪的差异化竞争之路要如何走?
CBNData发布的《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提到,2020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1年会突破1100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式茶饮消费者规模已经突破3.4亿人,预计新式茶饮仍将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高增长优质赛道。
很多人将即将上市的奈雪比作咖啡第一股星巴克,但其实奈雪与星巴克之间的差距,保守估计仍有好多个喜茶。
在小红书上搜索星巴克、Costa、喜茶、奈雪、瑞幸和蜜雪冰城,得到的笔记数量分别是57万+、2万+、24万+、10万+、9万+和3万+,而这仅仅是几家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并未计算星巴克的全球影响力。
奈雪的茶致力于打造“茶饮界的星巴克”,走星巴克的路线大量扩张门店,而且要在地段好的商区建店,这样才能走饮品+社交的路子,打造第三空间。却又与星巴克主打商业+个人空间的路子略有不同,主要目标客户群是20-35岁女性。这就需要奈雪无论在产品还是装修上都有创新。一方面,除了常青款水果茶和五颜六色的欧包,奈雪平均每周都会推出新品,而新品会增加客户的回购率与社交媒体打卡率。另一方吧,为了加强店内拍照效果,彭心曾专门请过爱马仕的灯光设计公司,希望打造出最好的自拍效果。两者互相促进,新产品吸引客户回购+拍照打卡,更多的社交媒体曝光吸引更多的客户,让奈雪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引流之路。而客户主动的社交媒体曝光,又为奈雪节省了不少宣传推广费用。
但仅仅靠门店设计、产品推陈出新和社交媒体曝光,并不足以让奈雪成长为星巴克。
星巴克倚靠极高的产品标准化程度和终端零售成熟度,毛利率达到60%以上,仅在中国便拥有4700余家店,在全球75个国家拥有超过20000家门店。相较之下奈雪无论是产品标准化程度和终端零售成熟度,还是门店扩张,甚至标准化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
另外,对比茶饮和咖啡市场,中泰证券研究员范欣悦认为,更加优质的饮品是连锁咖啡市场和现制茶饮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但高端现制茶饮黏性和消费频次更低。2020年美国人均每天消费咖啡1.87杯,高端现制茶饮每天消费一次以上人群仅12%。咖啡消费具备功能属性,而茶饮消费场景更加休闲,其消费黏性和频次更低。
“全球现制茶饮第一股”的宝座,奈雪坐定了,不过奈雪的盈利能力、管理能力能不能跟上其融资扩张的步伐,差异化道路能不能走出新意都还有待接受市场严格的检验。作为现制茶饮行业二级市场的先行者,奈雪IPO一事也将为整个新茶饮行业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喜茶和蜜雪冰城上市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未来这条备受资本看好的赛道将有怎样的激烈竞争?各家巨头又如何赛出水平赛出特色?我们都在拭目以待。
声明:IT资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联系联系站务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