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资讯

国双加入信创工委会,正式进入万亿规模信创赛道

IT资讯来源:网络整理日期:2023-06-27 20:31:57责编:互联网

日前,中国领先的企业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双正式加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信创工委会”)。这是行业对于国双不忘初心、积极拥抱自主创新的实践成果的认可,国双将更好地借助信创工委会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的平台资源,瞄准突破核心基础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在技术研究、产品适配和产业协同等方面的能力,助力打造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3月,是由从事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和服务的单位发起建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宗旨在于发挥产业组织和行业自律(市场规范运作、有序竞争)方面的作用,为应用推广工作提供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的支撑服务;促进企业间按市场规则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共同营造产业做大做强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信创根基,国之重器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包含从IT底层基础软硬件到上层应用软件全产业链的安全、可控,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这是全行业的共识。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IT产业的底层标准、架构、产品、生态大多数都是参照美国制定的标准,存在诸多风险与安全隐患。2018年以来,受“华为、中兴事件”影响,我国科技尤其是上游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对经济发展提出严峻考验。在全球产业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战略,发力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数字经济产业链制高点,提出“2+8”安全可控体系(其中,“2”指党政两大体系,“8”指关乎国计民生的八大行业,包括金融、石油、电力、电信、交通、航空航天、医院、教育等主要行业)。2020-2022年是国家安全可控体系推广最重要的3年,中国IT产业从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到行业应用软件将迎来国产替代潮,全面冲刺自主可控的信创发展目标。

行业应用是信创发展之源动力,国双能为、有为

以“863”计划为起点,我国自主创新之路已走过30余年,由最初的“国家队”牵头发展至今,民营企业也逐渐成为自主可控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国双致力于成为企业和政府组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算力、算法和场景化落地上厚积薄发,已经为来自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司法、智能营销、企业财税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与数据仓库等大型基础软件产品,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数据仓库(又名“分析型数据库”)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在国家发力新基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之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双自主研发新一代数据仓库为企业提供并存并算、多维分析、智能挖掘、灵活展示和数据治理等智能化功能,满足企业战略管理和执行实施的数据分析决策需求。在某大型央企项目中,国双数据仓库替代了国外厂商同类产品,帮助客户构建集团数据生态的核心系统,实现数据仓库国产化替代。

工业互联网作为实现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是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牵涉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国双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赋能西气东输超级工程与我国某大型能源集团。2020年,经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大力推荐,通过层层严苛考评,国双工业互联网成功入选工信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积跬步行千里,打造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

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为“科技自立自强”加上了一个重要定语——“高水平”。我国信创产业正在经历从预研、可用到好用,再到规模化推广的快速发展阶段。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信创产业生态建设中,国双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加速融入信创生态版图。目前,国双两款自主可控的拳头产品“国双敏捷BI系统”和“国双大数据平台”已经与我国自主研发的主流IT环境及服务器完成兼容性认证,包括飞腾CPU、龙芯中科处理器、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浪潮英信服务器等,形成了从处理器、操作系统到应用的国产化支撑能力,并通过不断深入业务场景,积累用户反馈促进优化迭代,国双自主可控产品积极贡献重塑中国数字底座的力量。

 图:国双基础软件产品适配信创生态体系

积跬步,行千里。作为信创工委会会员单位的国双,将进一步与信创领域内上下游企业协同共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建立自主工具体系、产品体系和生态体系,助力健全产业发展核心技术,赋能数字中国发展。


类型: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声明:IT资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联系联系站务工作人员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