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教育与锐捷网络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强强联手实现民办教育新跨越
6月19日,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亮教育管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陈军伟,海亮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红胜、海亮教育研究院院长杭承政、海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月飞等,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育辉、云桌面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刘福能、园区与城域网交换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陈亨荣、智慧教室事业部总经理蒙亮、企业网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海滨等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双方将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教学创新实验基地”的合作建设以及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共研共创,通过技术加持的深度合作赋能,打造民办教育的新高度。
▲ 双方高层会晤
海亮教育党委书记、总裁陈军伟介绍了海亮教育未来的发展蓝图。他指出:海亮教育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兴教”和“科技兴教”两大战略,把“让天下没有难办的学校”作为使命,探索全新的智能校园治理体系,将管理思想场景化,实现未来学校管理模式的新变革。锐捷网络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智慧教学产品的研发和做智慧教室的专家,已经为300万中小学师生提供了专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双方可以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尤其是在战略集采和合作研发上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通过这次签约,双方能够同心协力加速推进合作项目,早日实现共赢。
锐捷网络副总裁黄育辉谈到:海亮教育的构想非常伟大,很多观点和锐捷不谋而合。锐捷在成立时的市场定位就是做教育,而且是从K12开始的,有着很深的教育情怀,在服务教育用户的二十年里锐捷一直不忘初心,心怀感恩。基于用户的信任,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锐捷针对各类教育信息化场景不断地推出了有用且好用的特色方案。锐捷与海亮教育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希望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开发出符合海亮教育需求的产品,让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教育构想在每个学校落地。
▲ 战略合作正式签约
海亮教育党委书记、总裁陈军伟(左),锐捷网络副总裁黄育辉(右)
面向未来,双方将合作建立“教学创新实验基地”,就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前沿技术课题研究、成果共享、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内容涉及校园全光网络、智慧教室以及校园云桌面等诸多教育信息化领域,促进领先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深度融合。
▲ 锐捷网络向海亮教育授牌“教学创新实验基地”
同时,锐捷网络还将成为“海亮教育智能校园全球联盟”的重要联盟单位。由海亮教育研究院主导建设的“海亮教育智能校园全球联盟”旨在引进全球最高端科研、技术力量,通过与业界优秀企业、高等学府、科研院所等的合作,以科技赋能“智能校园”建设,最终加速实现科技兴教的目标。
▲ 海亮教育向锐捷网络授牌“海亮教育智能校园全球联盟战略合作伙伴”
▲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合影
在智能校园建设中,大量教学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会议室、合班教室和特种教室等场所的物联管控,各种新型教学设备和场景的接入使用及管理运维,以及学校大数据管理的建设,都需要一套高速稳定、易扩展、易管理的网络拓扑解决方案来承载业务。2020年,海亮教育针对锐捷创新推出的“极简以太全光网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在其两所新建校中进行充分论证,而后正式采用了该方案进行智能校园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极简以太全光网”带来的高质量的校园网建设、管理、运维体验,让海亮教育感知到了加速实现“用标准和技术赋能传统基础教育,让优质资源被分享,让治学经验可以快速被复制”教育建设目标的同盟力量,成为双方开展战略合作的良好契机。
基于在教育领域深厚的行业积累,海亮教育和锐捷网络都肩负着推动中国变成教育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企业责任。成为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的合作伙伴,双方将实现相互赋能,促进符合教育教学应用场景的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推动更高标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以全新的智能校园治理体系革新未来学校的管理模式,为中国民办教育增添更多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活力。以期如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总校长、当代教育名家叶翠微先生所言,“不辱使命,永远追求,抓住机遇,提高起点,实现新时代民办教育的新跨越!”
【海亮教育由世界500强企业——海亮集团创办于1995年,具有26年基础教育、19年国际教育办学历史,是中国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基础教育集团,是国内K12领域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之一。旗下自主举办和运营管理近百所学校(园所),遍布 12省。在校学生80000多名,来自 34 个省市区、26个国家和地区。】
【锐捷网络是行业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近三千位研发人员组成的自主研发团队,业务范围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教育二十载,锐捷基础教育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全国 2000个教育城域网、8万余所中小学及幼儿园、6万余间无线教学课堂、120万云桌面终端。】
类型: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声明:IT资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联系联系站务工作人员删除。